金鼎配资 2天后,特朗普等来了中方的核裁军回复,给出的6个字,他该死心了
8月25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呼吁中国加入由美国和俄罗斯主导的核裁军谈判,并提出一个颇具震撼力的设想:让中美俄三国将军费削减一半。两天后的8月2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例行记者会上用简明的六个字作出回应,鲜明地表达了中方立场。这场表面围绕核裁军展开的交锋,其实折射出国际战略格局背后的深层逻辑。
特朗普的提议看似气势十足,仿佛三大军事强国齐心协力即可推动核裁军进程。然而,真正的问题在于,中美核力量规模存在天壤之别。根据多家媒体的公开调查,美国拥有约5044枚核弹头,俄罗斯约5580枚,而中国仅有500枚左右。中国的核武库规模仅为美俄的十分之一,这种差距就像一个社区便利店与全国连锁超市的库存量无法同日而语。
展开剩余81%更为关键的是,中国始终坚持将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所需的最低水平。这500枚核弹头承担的是确保国家安全底线的职责,而非争霸称霸的筹码。如果要求这样一个核武库规模明显较小的国家与两个核大国同步裁军,无异于要求一个只有一辆家用轿车的家庭,与一个拥有十辆卡车的物流公司一样削减车辆数量,显然缺乏公平性。这种不对称诉求背后,透出浓重的强权政治意味。
核裁军不是谁声音大谁就有理。作为拥有世界上最庞大核武库的国家,美国和俄罗斯理应率先承担起特殊而明确的核裁军责任。它们两国的核弹头占全球总量九成以上,这些武器绝大部分是冷战时期争霸竞赛的产物,当时两国制造了足以毁灭地球数次的核火力。如今,特朗普要求中国加入核裁军,却对美俄自身大幅削减核武库只字不提,这种避重就轻的做法自然难获国际社会积极响应。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一边高喊核裁军,一边加速推动新战略核武器计划。美国正在部署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研发低当量核弹头,并不断升级核武库。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双重标准,让所谓裁军倡议显得虚伪。2024年美国国防预算高达8950亿美元,占全球军费的四成之多。如果真想降低开支,美国完全可以先行带头削减军费,而不是要求军费远低于自身的国家同比例削减。这种行为凸显其深层的霸权逻辑。
与此同时,中国所面临的安全环境与美俄迥然不同。美国在亚太地区不断制造紧张局势,从俄乌冲突到印巴摩擦,从中东对抗到南海挑衅,再到在台湾问题上频频挑战中国底线。在这样不稳定甚至充满威胁的安全环境下,要求中国削减核武器无异于让中国主动卸下最后一道防御屏障,显然不符合任何国家的安全逻辑。中国长期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坚持自卫防御核战略,这种克制且负责任的核态度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的重要贡献。反观美国,却频繁挑起地区对抗,企图通过制造冲突巩固其全球霸权地位。
特朗普推动中国加入核裁军谈判,背后也可能有经济动机。维持庞大的核武库代价高昂,美国每年在核武器维护上的花费高达750亿美元。特朗普曾坦言,美国的核储备足以毁灭世界多次,没必要再无限扩张,他希望将节省下的资金投入国内经济与民生建设。然而他忽略了一个关键现实:中国核武库本就规模有限,维护成本相对极低,即便削减,对全球军备开支的影响微乎其微。真正需要削减的是那些拥有最大核储备的国家。
此外,这一提议还有另一个背景:美俄之间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将于2026年2月到期。如果无法续约或达成新协议,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可能卷土重来。当前美俄双边核裁军谈判陷入僵局,美国国务院报告显示俄罗斯可能略微超限,但总体仍在框架内。特朗普此时提出三方谈判,或许是想为即将到期的条约寻找替代方案。但把中国拉入美俄的核裁军框架,不仅无法解决两国自身问题,反而可能令局势更加复杂。中国一贯支持核裁军,但必须遵循公平合理的国际原则。
两天后,特朗普等来的,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不合理、不现实”的明确回应。这六个字背后,是中美核力量数量级上的巨大差距,是两国截然不同的核战略与安全环境,也是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共识:拥有最大核武库的国家必须首先进行大幅度的实质削减。核裁军绝不是大国对抗的筹码,而是全球安全的共同事务。真正有意义的核裁军谈判,必须建立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之上,而非成为限制他国发展的工具。
中国愿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但绝不会以牺牲国家安全为代价。美俄作为核武器储备最庞大的国家,有责任切实采取行动,为实现全面彻底的核裁军创造条件。只有当这两个国家率先迈出实质步伐,真正大幅削减核武库后,多边核裁军谈判才会具备现实意义与可信度。
发布于:天津市启泰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